姚 进
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时不过松,收紧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到中长期,除了要看去年的经济增长,还要考虑今明两年的情况。跨周期调节更加侧重于经济结构优化,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筹推进,意味着宏观政策在逻辑上有所转变,但政策基调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近期,“跨周期调节”被频繁提及。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到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再到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政策储备,做好跨周期调节”……“跨周期调节”已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跨周期调节”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去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经过一年来的讨论,不少人对其已有一定认识。事实上,“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对应,两者的区别在于:逆周期调节指在经济下行时宏观政策宽松,经济上行时宏观政策收紧,以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但这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宽松期可能积累泡沫化风险、收紧期风险泡沫可能被刺破。而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时不过松,收紧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到中长期。
也就是说,跨周期调节更着眼于中长期的经济运行,除了要看去年的经济增长,还要考虑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要认识到当前较高的经济增速是去年低基数下的“高读数”,很难持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长需要“看三年”。所以,今年的宏观政策不应收得过紧,要为应对明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做准备,让广大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从疫情的冲击中走出来,为下一步经济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那么“跨周期”之下,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该如何发力?
首先,跨周期调节更加侧重于经济结构优化。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的一个根源在于结构待优化,短期的逆周期调节工具难以有效解决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结构性功能,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复苏程度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复苏,也会影响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复苏,从而最终影响到消费的复苏。
其次,跨周期调节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筹推进。当经济运行出现异常时,及时运用财政、货币等逆周期调节手段,确实可以让经济较快回归到正常轨道,但如果频繁使用,也会产生“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尴尬局面。而跨周期调节让宏观调控“工具箱”更为丰富灵活,特别是在兼顾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短期周期性问题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时,更具全局性和前瞻性,从而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和内生动力,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跨周期调节意味着宏观政策在逻辑上有所转变,但政策基调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宏观政策要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加强政策储备,提高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就业稳定。
杉德畅刷是杉德支付总部直属推出的电签机品牌!
转载请注明:杉德畅刷官网 » 杉德畅刷整理:兼长顾短做好跨周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