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时代面临结构性难题:机器换人方兴未艾 高端技术人才紧缺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杨 军
“人工智能早已经不是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在。”这是在8月2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主办的《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发出的一句感叹。
不言而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IDC支出指南显示,到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平台支出将从2016年的30亿美元大幅攀升至310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人力资源带来了驱动效应,人类的一些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将给就业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都是业界颇为关注的话题。上述报告显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已经达到可观的规模和速度,一些企业在过去3年间已经减少了30%~40%的劳动力。
尽管人工智能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本,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郝景芳通过多个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称,人工智能也面临着“机器换人方兴未艾、高端技术人才紧缺”的人才结构性难题。
人才缺乏成AI落地痛点
上述报告显示,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不足,基础层人才储备尤其薄弱是我国在该领域依然落后于欧美国家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更多依赖引进大量海外高端人才,本土培养高层次人才稀缺。全球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中,168所位于美国,中国仅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美国10年以上资深人工智能从业者占比71.5%,而中国仅为38.7%。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要从早期做起,这是在国内外关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已经有坚实基础的。我国在儿童早期养育和学前教育方面还有明显短板,职业教育质量也存在缺陷,很难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就业环境。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应对未来挑战,要尽快、要尽早。
第四范式创始人CEO戴文渊则向《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记者提到,人工智能目前未达到发展的爆发点,源于专业人工智能人才太少,导致人工智能落地场景空间遇到极大的限制。未来需要从降低人工智能技术门槛、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两方面发力。
刺激新兴创新市场活力
如同过去的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就业岗位被替代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也会催生新的岗位需求和就业机会。
上述报告中公布的各职业在未来20年内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对比图显示,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农林牧渔水利等生产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木制品制作,概率分别为99.55%、98.36%、96.42%。文学艺术工作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宗教职业者、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被替代的概率为0。
报告还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直接带来了对专业数字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长。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超过900万人。芯片设计师、数据分析师、逻辑架构师、机器人制造等职位都处于人才紧缺状态。
同时,得益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增长,人们对一般性工作岗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收入水平和消费的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基础设施和能源投入的增加等趋势创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弥补了机器对工人的替代。虽然目前制造、杉德畅刷类产业的一些低技能职业首当其冲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替代作用影响,但是服务业的劳动力规模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创新市场活力,催生出很多就业新模式、新业态。例如快递配送、外卖配送、电商客服、专车司机、网络主播、数据标注员等。
“人工智能带来的将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的意义将真正从‘劳动’变为‘创造’。更多的头脑将用来思考科技创新的新‘燃点’,以及致力于深化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记者表示。
转载请注明:杉德畅刷官网 » AI时代面临难题:机器换人方兴未艾 高端技术人才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