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过的依然很快,快到很多事儿没有反应就过去了。
2019年,余额已不足。可惜,时间不能倒流,无法及时充值。
这一年金融人的依旧是灰暗的,或者说是迷茫的。大部分人离开了这个圈子也离开了这个行业,有的还在坚守。你要问他坚守什么?他自己也都答不上来。
每年我都有写总结的计划,总结一下今年行业里发生的事儿,展望一下明年的发展。作为行业的观察者,也应该是一段历史的书写者。
2019年,下半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听到的最多的词儿就是“下半场”。有的CEO在讲话中,直言“下半场怎么玩”?也有的专家学者也在写关于“金融科技下半场”的相关评述。
在我看来,“下半场”的说法并不是特别准确,一个连“上半场”都没开始的行业,哪儿来的下半场?央行在今年8月才下发的“发展纲要”,明确了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给出金融科技的定义。才刚刚发展的行业,哪儿来的下半场?
只能说上半场是一些“跳梁小丑”。
梳理2019年金融科技的发展,这几个关键词,足以覆盖。
改名
从2018年年底开始,就出现了“改名潮”。其实,这个时间点也不准确,金融科技的概念从2017年就开始,那正是互联网金融整治开始的第一年。有些互金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多元化的业务,能够多条腿走路,纷纷布局“Fintech”。
对于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和业内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到底中国会不会有金融科技,未来是互联网金融的天下还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天下,彼此都有自己的说法,也有自己的论断。时间来到2019年,结果不言而喻。
互金的整治不断的深入,也让各大互金平台如坐针毡,在发展上也如履薄冰。政策的钳制,市场环境的恶化,以及不断涌现的“暴雷潮”,以及投资者、出借人信心的崩塌,让“互联网金融”这五个字黯然神伤。改名,成了2019年互金行业的“第一要务”。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金融科技的朋友圈迎来了壮大,不仅仅是互金加入,还有很多的大数据公司,科技公司也打出了“金融科技”的名义。
一时间,金融科技的Fintech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晰。互金海外上市叫“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公司叫“金融科技”,有的涉及到“暴力催收”的公司也叫“金融科技”。
改个名字不复杂,说不定找“风水大师”算过。但是业务怎么干,如何发展,使用金融科技?貌似改名的公司都没想清楚,或者说有些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
纲要
2019年8月,央行下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的发展。
央行在《规划》中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业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提炼关键重点可以发现,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也就是说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术,而并不是金融本身。这一点请大家注意,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是金融科技业务,是以科技、技术为主导——做的是技术而不是金融,而金融科技的落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本身。
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一个阶段性产物,而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第一点就可以看出:做好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之前业内人士也在讨论:不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金融科技也是如此。如果用好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如果用不好,金融科技反而会放大金融的周期性,并且产生羊群效应。金融科技的好坏并不在技术本身,而是用技术的人(技术是无罪的)。所以,金融科技领域既要加大人才的培养,也要对于使用金融科技的人进行风险教育。
思路的确定奠定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但谁也没想到的是,9月迎来了在所谓的“金融科技”行业中引起了一场让很多人“瑟瑟发抖”的风暴。
爬虫
在今年的9月,大数据公司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多家以“大数据”为依托的“金融科技”公司传出被调查的消息。今年,对于打击整治“套路贷”、高利贷不仅仅是要抓“放贷人”,也要对其“帮凶”绳之以法。
大数据公司顿时瑟瑟发抖。
从央行给出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上来看,大数据公司与“金融科技”不沾边。毕竟,从技术上来讲,确实利用技术加强了“风控”,或者说用技术来解决“风控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依然是“非法窃取”隐私数据。最底层的业务模式和生态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就算你有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创新也无济于事。
行业发展态势看,收到波及的大数据公司特点非常明显:
数据公司本身对外提供大数据、风控支持。也有的旗下也有自己的金融产品。大家可以理解为开烧锅酿酒,自己喝着还往外卖着。给人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你说他是金融科技吧,确实有一定技术。你说他不是金融科技吧,也对,自己还对外放款,干着借贷业务。
并且,这类的数据公司,对外的旗号都是“科技公司”,干的是“服务商”的活儿,但是对接的那些“甲方”就不咋地了,太多的“非法借贷”,或者是各种的“放贷APP”。
所以,截至到目前,金融科技公司还是处在“鱼龙混杂”,有的叫“科技公司”、“数科公司”、“金科公司”。根据央行金融科技规划纲要来看,只要你存在放贷业务,你怎么说也不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当然,不否认你有金融科技,但是只限于你业务层面有,主营并不是金融科技。
所以,还请大家清楚,有些公司虽然改名叫金融科技、数科,但是依然从事着线上放贷业务,这根本不跟金融科技沾边。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的发展虽然在起步阶段,监管也表达了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但是要在法律法规下良性发展。虽然已经出台相关的规划和布局,但是金融科技的具体政策也要不断细化。
沙箱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同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金融局”)作出响应称,将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箱”。
12月7日,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媒体交流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表示,目前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进入,这是底线,不会纳入网贷、虚拟货币等机构。与此同时,不排除有金融科技公司与持牌机构合作推出的项目进入。此外,北京地区获批的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未来可能会有部分进入北京的“监管沙箱”。
这样以来,以互金转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公司直接凉了半截。
监管已经明确表明,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进入。这对于那些在互金上失败,在大数据风控上折戟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讲,本想好好发展的金融科技,却被“持牌”挡在了门外。北京率先试点的“监管沙箱”,可以说是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一种“保护”,也能说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试错的“创新”。
从“监管沙箱”角度而言,并不是进入“沙箱”了就确保没问题了。而且我国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市场环境与国外不同,所以监管沙箱跟其他国家的监管沙箱不能做同类型的比较。
最为重要的一点,金融科技是技术,是依托金融行业服务大众。而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受众群体广,并且信用基础相对薄弱,投资者、借款人还没有具备很成熟的“金融财商”。所以,基础较为薄弱,这也是“监管沙箱”试点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一定的“实验”。
所以,持牌的金融机构或者是金融科技公司,经历过“拿牌照”的洗礼,起码不会“乱来”。在申请牌照的过程中,已经满足了监管要求的各项门槛,进入沙箱等于给出了一定的“创新空间”。
这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式”的创新将不复存在,未来的金融创新要满足两个基本门槛“持牌”、“进入沙箱”。
综上所述,目前那些“非持牌”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出境就非常“尴尬”。未来到底是不是有机会?如何取得机会?监管沙箱会不会放松?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
落幕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金融科技上半场结束,而是草莽金融创新的上半场落幕。
从道义上来讲,互联网金融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注定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用在互金和金融科技身上在贴切不过。
2013年开始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成了金融科技的“试验品”。从广义上来讲,之前金融机构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这导致了金融下沉的力度不够。当互金开始崛起的时候,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损失了大量的客户。
奈何!
互金的发展太过于“野蛮”。一手好牌打烂,这与互金的运营者确实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圈钱”来的,所谓的“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上变成了一个“笑话”。金融机构一开始确实在互金、金融科技上处在“下风”。然而,到了明年,金融机构已经完成“逆袭”。
持牌,依旧是“互金”最大的痛。
2020年就要来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2020年迎来了“春天”。也希望能有成熟的项目落地,同样也期待着金融科技能够改变金融。
草莽的创新的金融随着2019年的结束,即将落幕。
杉德畅刷是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总部直属推出的手机POS机品牌,目前市场上的杉德畅刷Mpos的2.0模式系统-杉德畅刷管家已经逐步占领市场!杉德畅刷官网提供杉德畅刷的全国加盟代理服务,详情请联系官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