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夏银行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18年9月30日,华夏银行的资产总额达2.61万亿元,2018年1-9月的净利润为146.22亿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华夏银行确立了整体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银行平台创新双驱动策略,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了总行端信贷管理系统网贷平台,努力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线上化与自动化,并与腾讯、蚂蚁金服、平安普惠等公司合作推出了龙商贷、华夏蚂蚁借呗、普惠龙e贷等金融科技项目。
近日,零壹财经对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王汉明进行了独家专访。他作为一位资深的银行业技术从业者,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他曾在工商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科技部任职,从2013年起,担任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在银行如何利用新技术、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本次专访中,他分析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华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分析了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及新金融业态对银行的影响,提出了“银行被管道化的说法有失偏颇,银行的三个基本功能不会改变,但业务模式与服务形态在不断变化之中”、“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应用研发需要以自身为主,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有所侧重,进一步聚焦场景金融应用与融入生态”等观点。以下为访谈内容: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
零壹财经:请问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王汉明:从我的个人理解,银行向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
从银行自身角度看,一是由于息差收窄,银行需要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并改善服务体验扩大市场来实现利润目标;二是经济周期带来风险增多,需要利用技术与数据增强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受资本约束,资产规模增长受限,需要提供有效的拓展资产管理类业务的竞争手段。
从外界因素看,一是数字化是新一代客户的基本需求,尤其是90后与00后,他们会更加喜欢人机交互与智能化服务;二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度提高,金融科技公司已全面侵入数字化金融服务市场,特别是普惠金融领域,非金融机构的生态化发展促使银行改进客户服务;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催生了一些新型业态,产业的“互联网+”也呼唤着数字化场景金融服务的转型。
零壹财经:传统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会借鉴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经验吗?
王汉明:互联网银行为数字银行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与范例,传统银行通过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潜力。
虽然从体量上来看,互联网银行的规模是非常小的,主要是因为银行经营风险的本质和金融服务的职能,要求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资本金,保障风险的控制与坏账的可覆盖能力,而互联银行在这方面还比较弱,但是网络银行的数字化经营理念,包括嵌入式服务方式、数据驱动运营方法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等,有效地获取了新一代客户的喜爱,对传统银行形成全面的冲击。
可以说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受到了这种强烈刺激的一个普遍反应,银行其实是个数据依赖很强的行业。理论上,在获取数据充分的情况下,一切决策特别是信用判断都应该依赖于数据,因此目前大家普遍认同数据就是资产与核心竞争力的说法,这一点在互联网银行,得到了初步验证。因此,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以借鉴他们的实践经验,并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转型方向,以推动银行客户的服务和互动不断演变、进步。
零壹财经:金融科技的发展会使银行被管道化吗?
王汉明:银行被管道化的说法有失偏颇。银行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资金账户、杉德畅刷官网汇兑和借款融资。金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使银行的三个基本功能丢失,只是原来银行通过自身的渠道来做业务,现在通过外部的渠道来做业务,嵌入到各种服务和场景中,原来有形的渠道变成了无形的渠道,银行服务渗透到了更多平台或生态中。
基本的银行账户管理与融资服务功能是需要有专门牌照的,其实包括杉德畅刷官网宝在内的第三方杉德畅刷官网的后端账户仍是银行。因此,“银行被管道化“的说法是有失偏颇,不过银行确实有被后台化的倾向。之所以出现这种提法,主要是杉德畅刷官网宝、微信等移动超级APP的出现,使得客户不愿再打开银行APP了。但随着人脸杉德畅刷官网、物联网等的发展,可能以后人们杉德畅刷官网也不再需要使用杉德畅刷官网宝、微信等App。因此,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只要银行主动作为,创新体验更好的服务,有机会将服务直接送达客户端,因为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仍然存在。
另外,从数据角度看,在网联网络接入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起的网络杉德畅刷官网交易的数据和信息不仅只掌握在非银行机构手中,银行也掌握了,这时的关键在于银行是否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这些数据资产。
零壹财经:现在,各家银行是否比以前更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
王汉明:客观地讲,不单是重视,当前各家银行已经把发展金融科技上升到战略高度,有的银行将其视为决定未来的生死牌。相比以前,在银行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还没出现,没有突出的、具体的数字化产品,而现在网络杉德畅刷、手机杉德畅刷官网等数字化产品都已成型,整个银行业都处于数字化引领的时代。
现在,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科技属于中后端的服务部门,治理得比较好的一种模式是与业务部门签服务水平协议(SLA),即科技的水平在于怎样用技术服务好一线。现在,虽然SLA的概念依然存在,但新的时代要求科技能够更好地赋能业务或直接创造价值,不少新的业态或平台要通过科技去实现拓展,只有科技才能创新出一些新的服务方式。尤其是最近五、六年,很多大众熟悉的数字化产品正逐渐成熟。
以前由业务来引领科技创新与银行发展的时代,各银行都以工商银行为标杆。目前的数字化时代,科技引领的金融变革则是银行主要向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包括敏捷组织、弹性架构、开源技术以及开放平台等。银行正在利用自身的牌照优势、资金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竞争能力。
零壹财经:银行向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的投入,短期内可能不会盈利,您怎样看这件事?
王汉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这件事并不会立马见效,数字化能力建设是个战略选择,需要时间,银行的高层对这一问题一定要有共识。为了保证在投入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效果,银行在安排项目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可将项目应分为业务价值类、业务支撑类与技术基础工程类项目。对有价值的项目可提高优先等级,以给全行信心,这类项目常常需要技术与业务部门一起确定。
华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零壹财经:请问华夏银行是如何发展金融科技的?
王汉明:华夏银行已经进入当下四年规划期第三个年头。在这个规划期内,银行提出了以存款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作为根本的战略导向,坚持特色化、数字化、综合化、轻型化的发展方向,打造“大而强”、“稳而优”金融集团的愿景。
其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是六大战略重点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零售业务发展、完善综合化经营布局与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等其他五大战略重点的基础支撑,其主要目标是瞄准金融科技重大变革,强力推动以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重点任务是推进数字化银行转型与打造网络金融价值中心双轮驱动,实施重点工程,支撑“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智能转型、安全运营、效率提升”。
华夏银行在本规划期内就确定了15个重点工程,第一类属于技术基础类项目,比如云计算平台与架构重构等,这些都是客户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第二类属于支持类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支持行内的流程再造、运营改革等,这些项目也并不是立刻就实现盈利的,有些是可以降低成本、提升体验的;第三类是客户可以感知到或直接用到的项目,比如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数字化信贷、移动杉德畅刷官网。这些项目都会根据银行发展的优先级进行推进。
零壹财经:请问华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全行是怎样协作的?
王汉明:金融科技战略虽然已定为全行战略,但全行数字化认识的统一、敏捷组织流程与文化的变革、传统技术平台与系统架构的转变、技术队伍能力的培养等都充满挑战,其中前两项更艰巨些。
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在组织结构、系统平台、人员队伍等方面加大了调整力度和投入,将原来的信息技术部和开发中心整合成了一个科技部,同时,对相关项目的流程进行了再造,并对各层级人员进行金融科技战略宣讲与培训。
目前,金融科技部门已形成了“6+1”组织架构模式,“6+1”指六大中心和一个金融科技子公司,六大中心包括需求中心、架构管控中心、开发中心、运维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及新技术研究中心等,一个金融科技子公司指龙盈智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此外,还将电子银行部升级为网络金融部门,配置相应的金融科技产品研究与重点平台生态拓展力量,打造网络价值中心。
零壹财经:华夏银行为什么会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王汉明:一是因为发展金融科技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原来,华夏银行的技术团队以外包为主,现在需要转向自主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在竞争中才可以变得更加主动。这就需要大量招聘人才,在银行体制内操作效率较低,需要一个独立的平台。
二是使人员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加灵活,更好地激励创新。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人员待遇、管理方式和银行不同,它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三是探索创新孵化与服务输出机制,在银行将来需要进行创新产品输出时,可以通过银行自身的公司完成。
零壹财经:龙盈智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为外部输出资源还是为行内服务?
王汉明:它首先解决的是行内金融科技资源的投入,做一些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在解决行内问题的基础上,将来可以考虑向外部输出,前期还是以华夏银行自身的金融科技需求为主。
零壹财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夏银行会重视直销银行的发展吗?
王汉明:华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施行的“双轨并行‘的战略。一是推动整家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信贷流程、杉德畅刷官网流程等的数字化;二是做轻型的互联网银行,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流程等都是轻型化的。因此,在整个转型过程中,第一个转型是主体,但为了快速适应市场与探索新一代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做互联网银行,类似直销银行。
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的关系
零壹财经:在数字化发展进行中,金融科技公司是否存在监管套利?
王汉明:以前,国家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存在一个空窗期。但从2015年开始,相应的监管政策不断规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技术性安排,监管部门加强功能监管,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了有效规范,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监管套利的时期已经过去。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当时的套利空间形成了很好的壁垒,银行需要去突破整个壁垒。比如,微信、杉德畅刷官网宝等利用监管部门对二维码规范期超前布局,对银行App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大众已经习惯使用微信、杉德畅刷官网宝,而不是银行App。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使得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2017年中国移动杉德畅刷官网的规模达70多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只有1000多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宽松的监管环境刺激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零壹财经:怎样看待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会选择什么样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王汉明: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做平台,有自己生态的,比如阿里、腾讯等公司;第二类是探索新金融业态的,比如P2P公司;第三类是做技术支持的,比如开源技术、大数据技术公司、项目开发与工程实施等;第四类是帮助银行运营数字化业务的公司,比如催收、引流等。
不同的银行对不同类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有不同的需要,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对大银行来说,主要关注的是金融服务的输出,我们内部称为平台拓展战术,阿里、腾讯是我们嵌入服务的一类公司。华夏银行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了华夏蚂蚁借呗,与腾讯合作推出了龙商贷,合作过程中,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它们的渠道和场景,将华夏银行的服务嵌入进去。除此之外,华夏银行还和一些医疗、电力等有垂直性平台的机构进行了合作,在将服务嵌入这些平台的同时,还利用它们的数据来丰富客户的视图,比如税务、电力数据等。
零壹财经:华夏银行会在营销、催收和反欺诈等方面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吗?
王汉明:营销、催收和反欺诈等方面的数字化属于数字化运营的内容。不同的银行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中小银行来说,这方面的需求会大一些,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帮助对接平台或数据公司。对大的银行来说,会选择直接和平台对接。反欺诈方面,各银行可能都需要一些外部数据支持,也会和BAT合作。
华夏银行很早就开始研究平台金融,平台金融和供应链类似,通过选择一个核心企业,这个核心企业有上下游数据,银行和它一起提供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公司在营销与反欺诈方面都有合作。
金融新业态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零壹财经:如何看待P2P的发展?
王汉明:个人认为,P2P不会消失,也不会像原来那么乱,它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公司的规模会扩大。银行自身不做P2P,银行主要做P2P存管即账户的资金结算和中间账户的管理。P2P存管对银行来说是典型的互联网业务,银行做P2P存管过程中可以获取客户的数据,以后这些客户在银行进行杉德畅刷,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积累的数据对客户做画像分析。因此,银行和P2P机构之间是合作关系。
P2P是直接融资,国家应该鼓励这种业态,同时也应不断对其进行规范和整合。银行在与P2P合作的过程中也会严格按照监管的要求,在合作前期,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也有P2P平台风险监测系统,如果平台有风险,银行会提早发现。
零壹财经:第三方杉德畅刷官网对银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汉明:杉德畅刷官网分为收单和发卡,在发卡端,杉德畅刷官网宝和微信红包出来后,多了一个杉德畅刷官网机构账户,银行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收单端则变化巨大,这里重点说说线下的情况,随着二维码的出现,客户的习惯促使了商户行为的变化,商户的需求要求银行不得不做出改变,不得不接受杉德畅刷官网宝和微信的二维码,现在的二维码发展得已经很规范,主要有银联、微信和杉德畅刷官网宝三种,目前这二维码收单已成为线下最主要的杉德畅刷官网方式,并且微信与杉德畅刷官网宝占据主要份额。
但现在人脸杉德畅刷官网出现了,除特别场景外,它也可能会对二维码方式形成代替,这对银行来说是一次收复失地的机会,做好收单是银行获取基础存款的重要竞争手段,收单商户的钱是放在收单银行那里的。收单方式的创新是杉德畅刷官网变革点,商户与平台是载体,是银行与第三方杉德畅刷竞争的重点。
杉德畅刷是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总部直属推出的手机POS机品牌,目前市场上的杉德畅刷Mpos的2.0模式系统-杉德畅刷管家已经逐步占领市场!杉德畅刷官网提供杉德畅刷的全国加盟代理服务,详情请联系官网客服!
转载请注明:杉德畅刷官网 » 华夏银行王汉明:金融科技引领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